標題: 春子(黃姑魚)
老貓
敲鐘的
Rank: 2
沙梭獎   牛尾獎   石斑獎   魟魚獎   河豚獎   花身獎   紅沙獎   黑格獎   鰈魚獎   三牙獎  

積分 151292
帖子 4300
沙梭 195468 10
花身 134707 10
三牙 44269 30
紅花 42103 30
黑格 40315 50
紅鼓 41275 50
註冊 2009-12-24
用戶註冊天數 5239
用戶失蹤天數 317
來自 高雄
狀態 離線
發表於 2010-1-4 08:56 
59.116.32.203
分享  私人訊息  頂部
學名
Nibea albiflora  

by: 魚類生態進化研究室
命名者(Richardson, 1846)棲息深度 3 - 50 公尺
中文名黃姑魚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石首魚科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81 Sciaenidae食用魚類 是  大陸名 黃姑魚  
模式種產地Canton 觀賞魚類 否  俗名 春子、假黃魚、黃婆  
世界分布西北太平洋 台灣分布西部、北部  
最大體長30 cm 棲息環境砂泥底、近海沿岸
同種異名Corvina albiflora, Corvina fauvelii    
參考文獻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福建魚類誌(朱等, 1985)  
典藏標本ASIZP0054576. ASIZP0058793. ASIZP0059485. ASIZP0060518. ASIZP0062806. ASIZP0063554. FRIP00753. FRIP03159. NMMBP04328. NMMBP04334. NMMBP04952. NMMBP04963. NMMSTP00505. NMNSF01586. NMNSF01596. NTMP1290. NTUM00872. NTUM07172. NTUM07173. NTUM07174. NTUM07203. NTUM07204. NTUM07205. NTUM07225. NTUM07238. NTUM07287. NTUM07341. NTUM07354. NTUM07431. NTUM07432. NTUM07433. NTUM08212. NTUM08213. NTUM08214. NTUM08216. ROM71780. SIO90-151f. ...列出全部37筆...
英文俗名White flower croaker; Flower croaker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體延長,側扁,背部稍隆起。吻稍突出;口裂大,端位,傾斜,上頜長於下頜,上頜骨後緣延伸達瞳孔後緣;口閉合時上頜外列齒外露,上頜齒最外列齒擴大成犬齒狀,下頜齒最內列齒擴大,前端為一撮細齒群; 吻緣孔5個,中央緣孔為圓形,內、外側緣孔沿吻緣葉側裂,在外側緣孔處吻緣葉成3片狀; 吻上孔5個,中央3孔圓形,左右各有一外側上孔;頦孔為似5孔型呈弧形排列,中央頦孔隔成2孔;眼眶下緣距前上頜骨水平線有一鱗片寬。鼻孔2個,橢圓形後鼻孔約為前鼻孔的兩倍。前鰓蓋具鋸齒緣,鰓蓋具2扁棘;具擬鰓;鰓耙細長。除吻端、眼下部、頰部及喉前部為圓鱗外,餘皆被櫛鱗;臀鰭基有一列鞘鱗;尾鰭布滿小圓鱗。背腹鰭基起點約相對;胸鰭基上緣點在背腹鰭基起點前,鰓蓋後下方;尾鰭楔形;臀鰭第二硬棘粗大,長度約為眼徑的2.1倍。耳石為黃姑魚型,腹面蝌蚪形印跡之「尾區」呈「J」字型,末端達耳石外緣。腹腔膜有細黑點,胃為卜字形,幽門垂7-9個,腸為2次迴繞型,鰾為黃姑魚型,前端為圓角之方形,附枝20-25對,第一對附枝伸入頭區。 體側上半部紫褐色,下半部銀白帶澄黃色,體側每一鱗片皆具褐斑,呈向前下方傾斜的條紋。背鰭基部黑褐色,軟條部淺褐色,末緣深褐色,每一軟條基部前緣皆有一深褐色點;尾鰭淺黃褐色;臀鰭及腹鰭黃色有褐色細斑;胸鰭淺褐色,鰭基內緣有黑斑。鰓蓋青紫色。鰓腔黑色。口腔白色。
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砂沙泥底質較淺沿岸海域,以小型甲殼類及小魚等底棲動物為食。鰾能發聲,在生殖期會發出「咯咯」的聲音。生殖季節在初夏,會群聚洄游至島嶼、內灣的近岸淺水域,秋冬則游入較深海域或南下越冬。
地理分布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中國南海、東海及黃海南部。台灣北部及西部沿海偶可見。
漁業利用主要漁法為底拖網及延繩釣。味鮮美,油炸、清蒸、煮食皆宜。常被誤認為黃魚,故有「假黃魚」之稱,是受歡迎的食用魚。在大陸常可大量捕獲,是重要的經濟魚種。